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图片新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2-05
标题: 新荣区社火团队​在大同华严寺广场激情演绎《木兰归来》
文号:
时效:

新荣区社火团队​在大同华严寺广场激情演绎《木兰归来》

发布时间:2025-02-05 来源:新荣零距离
| | | |


2月2日(正月初五),由新荣区委、区政府主办的群众文化汇演在华严寺广场举行,具有新荣特色的民俗展演在喜庆热闹中透着浓浓的年味,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和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上午9时,来自新荣区参加《木兰归来》实景剧的演员和部分乡镇的阵容齐整的龙灯队伍汇聚在华严寺广场,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威风锣鼓队也开始在此集结,热闹的场景吸引来周边市民围观。一时间,华严寺广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不少人掏出手机拍摄,还有人现场直播,大家纷纷留住这一幕久违的热闹场景。


在华严广场的主舞台,实景剧《木兰归来》展现出英姿飒爽的女将花木兰形象,让人领略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并了解这一世界驰名的巾帼英雄与古都大同历史的密切关联。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市民与游客得以深度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大同春节的独特韵味。

《木兰辞》古诗词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是整个诗歌的主题思想的揭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只是一种形式,而得胜归朝,在明堂这个历史古都里最为神圣的地方觐见天子,向祖国回报一个儿女的奉献,这是一种荣耀。所以木兰归来,是整个木兰诗的最华彩的表现。

实景剧《木兰归来》再现木兰归来,不仅是让那种壮丽情景的再现,更是今人对于木兰精神的呼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身为父之女,一心尽儿责。不求赏赐,报恩国家,报恩父母。木兰的胸怀里,故乡,是她最为眷怀的地方,只是想以女儿之身,依恋在父母身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所有的梦想只有一个,与父母亲人在一起: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花木兰回到故乡: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一种生活,正是花木兰心中的向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硝烟散尽,扶桑种麻,织布耕作,孝敬父母。和平的岁月里,耕者有田,织者有衣,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一个梦想,正是以“将军百战死”换来的天下大同。从古都明堂的天子赏赐,到穆家坪回归女儿之身,这就是木兰归来所追寻的人间正道。

实景剧《木兰归来》节目表演分为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脱下戎装归故里两个阶段,表演者在铿锵有力的旋律和紧张节奏中展现骁勇善战形象,随后在平和舒缓音乐中,展现花木兰胜利归来后女性的柔美与温婉,让观众赞叹不已,许多外地游客纷纷表示,“花木兰原来与古都大同以及新荣区有如此深的文化关联,大同的文化魅力确实大不同。”


大同,这座古老的城市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积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木兰,这位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其英勇无畏的事迹传颂千秋万代。当大同与木兰奇妙相遇,一场文化盛宴便华丽地拉开了帷幕。

大同与木兰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渊源。大量的相关历史研究成果和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表明,木兰的传奇故事极有可能与大同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正如《木兰辞》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所描述,大同作为北魏都城,曾经的军事要冲之地,频繁的战事和戍边活动为木兰代父从军创造了可能的历史背景。大同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质朴坚毅的民风民俗,也与木兰勇敢无畏、坚忍不拔和忠贞不贰的精神高度契合。

据了解,去年以来,新荣区文化和旅游部门坚持深入基层,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全年培育文艺小分队30支、文化带头人39名,文化能人艺人16名,组织“三个一批”队员深入乡村进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区文化馆每周对外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公益课程,满足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需求。开展送戏下乡70场活动,组织社会剧团编排一些群众喜爱的传统曲目,为基层群众特别是留守老人送上精美文化大餐;年初开展“祝福送亲人——春联进农家”志愿服务活动,送出春联10000幅。春节、元宵期间,组织开展了春节联欢晚会、主题展览、门前唱大戏、彩装巡游等群众喜闻乐见且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4月份举办了“再发现图书馆,共读现代文明”为主题的讲书活动,增强群众对我区悠久文化历史的理解认识。国庆期间组织开展“礼赞新中国、逐梦新时代”合唱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以歌声展现民族自豪感。


文稿/张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