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机构介绍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4-21 15:31
标题: 新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办公时间、地址、电话、负责人
文号:
时效:

新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办公时间、地址、电话、负责人

|

单位名称:大同市新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负责人:李强

办公地点:大同市新荣区府西街政府大楼二楼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2:30——6:00(冬季)

下午3:00——6:00(夏季)

节假日除外

办公电话:0352-3072535

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机构介绍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4-21 15:39
标题: 新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领导设置
文号:
时效:

新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领导设置

|

李强:局长主持局全面工作。

李天茂:副局长协助局长分管局办公室、党建、国资监管、信访维稳等方面工作,具体分管党办、办公室、国资股。

袁国华:局党组成员协助局长分管经济运行、投资规划、工会、乡村振兴等方面工作,具体分管经济运行股、投资规划股、驻村工作队。

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机构介绍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4-21 15:11
标题: 新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内设机构
文号:
时效:

新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内设机构

|

(一)党办。负责经贸总支和工信局支部党建具体工作。

分管负责人:李天茂

联系电话:0352-3072535


(二)综合办公室。负责机关党组与区委的党务联系,承担相关文稿起草工作,做好党组会议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落实会议议定事项。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指导所监管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负责所监管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指导所监管企业的统战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协调所监管企业的工会、青年、妇女工作,承担区国资局团委的日常工作。负责机关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察督办,负责机关文电机要、政务信息、值守安全、建议提案、会务、接待、信访等工作。负责机关财务工作。负责机关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工作。负责机关内部审计工作。承担所监管企业的外事工作。

负责人:李天茂

联系电话:0352-3072535


(三)工业经济监测股。监测分析工业、小企业运行态势,进行预测预警,提出政策建议。负责工业和信息化运行的综合协调,解决工业和信息化运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服务企业体系建设,形成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承担工业和信息化国防动员相关工作。负责紧急状态下重要物资生产组织工作。指导工业和信息化相关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指导重点行业排查治理隐患,参与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

负责人:袁国华

联系电话:0352-3072535


(四)投资与规划股。负责统筹推进全区工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和工业强基、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工程。负责全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园区、信息产业园区的宏观指导、规划发展、组织协调和综合管理工作。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项目招投标及咨询有关工作。

负责人:袁国华

联系电话:0352-3072535


(五)国资股。根据新荣区人民政府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区属企业的国有资产,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承担监督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通过统计、稽核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

负责人:李天茂

联系电话:0352-3072535


(六)商务股。负责全区商务工作。包括监测、分析商贸企业发展态势和市场运行情况,拟定全区商务贸易发展规划,制定加油站设置规划,按有关规定,对成品油、再生资源回收等的行业管理。负责对外贸进出口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负责推进全区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

负责人:李天茂

联系电话:0352-3072535


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机构介绍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4-21 15:43
标题: 新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机构职能
文号:
时效:

新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机构职能

|

第一条根据中共大同市新荣区委、大同市新荣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同市新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新字〔2019〕24号)、《大同市新荣区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新字〔2024〕4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大同市新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是区政府的工作部门,为正科级,对外加挂大同市新荣区商务局、大同市新荣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牌子。

第三条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协调解决工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三)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四)监测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进行预测预警,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负责经济运行中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开展重要运行要素的保障协调。组织推进工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