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新荣区专场)召开介绍新荣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1月6日,我市召开“辉煌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新荣区专场),新荣区负责同志介绍该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十四五”时期,新荣区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推进“三区”建设,积极培育“1+2+3”产业体系,推动实施“就业优先、基础提质、生态有为”三大民生工程,经济社会呈现多点突破、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县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呈现新变化。
“十四五”时期,该区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53.6亿元增加至68.4亿元,年均递增5.0%;固定资产投资从37.13亿元增加至55.8亿元,年均递增10.72%;工业产值从64.8亿元增加至107.68亿元,年均递增10.7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93亿元增加至3.06亿元,年均递增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3.5亿元增加至16.66亿元,年均递增5.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454元增加至36204元,年均递增6.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299元增加至15321元,年均递增7.91%。三大产业结构由8.2∶56.6∶35.2调整到15.2∶26.7∶58.1,结构明显优化。
该区以新荣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引擎打造转型发展新高地,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聚链集群成势,实现突破性发展。隆基光伏组件、锐华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运行。锡纯半导体成为省、市知名的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基地;山西天钠开辟负极材料新领域,实现由锂电池向钠电池拓展延伸;中联零碳大数据等项目落地开工,填补算力产业空白。园区企业由“十三五”末的46户增加至166户,净增120户,新增产值25.52亿元。坚持产业协同共进、互带互补,在园区外围布局发展风、光、储能等绿色产业,晋电国恒风力发电等6个新能源发电储能项目建成并网,中鑫电联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完全现货交易和辅助服务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截至2024年底,全区发电总装机规模由“十三五”末的48.7万千瓦增至138.5万千瓦,搭建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架构。
该区多措并举兴农助农,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截至2024年底,新建高标准农田4.18万亩,发展有机旱作农业4.4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0.8亿公斤。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愈发坚实,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17亿元,投入衔接资金3.8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48个。现代农业质效并举,13家农业龙头企业被评为省、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华进薯业成功挂牌“晋兴板”;小杂粮作物产量达0.44亿公斤,入选省重点小杂粮种植和12个重点油料基地之一;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9.27万头、4.1万头、17.25万只、65.52万羽。
“十四五”时期,该区一体推进城乡建设、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增量提质、扩面延伸、跃迁焕新,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成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精品示范村2个、提档升级村25个,农厕改造921座;长城一号旅游公路260公里主线、支线建成投运,“四好农村路”完成改建166公里,串联起沿线长城、古堡、乡村民宿、温泉养生、特色种植等产业,形成宜游宜养生态廊道、古今融合文化廊道、连城带乡致富廊道。改造提升区址主干路7条14.95公里、居民区巷道56条,新建4处“口袋公园”,集中维护修缮600余个地下管道井,改造31座沿街公厕,开通免费环区公交,城市品质提档升级。御河西路(滨河路)北延工程基本完工,集大原高铁大同北站关键性控制工程完成建设并预留设站条件,为市区北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物流商贸繁荣夯实根基。
该区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有为,生态“家底”持续巩固发展,国土绿化水平全面提升,人工造林1.2万亩、退化林修复1.5万亩,建设森林乡村4个,种植油松115万株、榆树10万株,全区森林覆盖率、绿化率从“十三五”末的24.04%、39.67%提高至26.06%、42.52%。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降至3.27,PM2.5平均浓度降至24μg/立方米,优良天数增加至331天,优良天数占比90.4%,三项主要指标排名均位于全市前列。三个城镇水源地和四个乡镇水源地均达饮用水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达标率100%,美丽新荣底色更加鲜明。
“十四五”期间,该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先后投入民生资金44.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3.87%,承办的省、市民生实事、民生政策和区级民生实事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8%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8.5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2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498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77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16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三晋通APP
晋公网安备14021202000000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