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晋剧文化带着传统样貌融入现代生活
在新荣区的土地上,有一支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晋剧力量——新荣区实验晋剧团。自2014年成立以来,这支由业余爱好者自发组建的团队,以“传承晋剧文化、丰富群众生活”为使命,从最初13人的小团体,逐步成长为拥有专业演员、老中青结合的“文化名片”。他们用舞台上的唱念做打,书写着晋剧在新时代的传承故事,成为新荣区乃至大同市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从“业余戏迷”到“专业团队”的蜕变
新荣区实验晋剧团的诞生,源于一群晋剧爱好者的共同追求。2014年,在原新荣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向东(退休后仍致力于文化事业)的精心组织下,13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戏迷(包括退休老干部、教师、职工和农民)走到一起,组建了“新荣区戏迷晋剧团”(后更名为“新荣区实验晋剧团”)。当时的他们,没有专业的场地,没有充足的经费,甚至连像样的戏服都凑不齐,但凭借着对晋剧的热爱,他们每天在老干局活动室排练,用自筹的资金购买简单的乐器和道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2017年,是剧团的转折点。为了提升艺术水平,特意邀请原新荣区晋剧团的6位专业演员加入,这些“科班出身”的演员不仅带来了专业的表演技巧,还承担起了“传帮带”的责任——既当老师,教业余演员练基本功、学唱腔;又当演员,和业余演员一起登台演出。在专业演员的指导下,剧团的表演水平大幅提升,同年便参加了新荣区工会举办的首届职工文化大赛,凭借《欣欣向荣新新荣》等节目获得一等奖;随后又参加了大同市总工会举办的第九届职工文艺大赛,在430个戏曲节目中脱颖而出,摘得金奖。这两项荣誉,不仅是对剧团的肯定,更坚定了他们走下去的信心。
传承与创新让晋剧“活”在当下
作为基层晋剧团,新荣区实验晋剧团始终把“传承”放在首位。他们深知,晋剧是山西的“文化瑰宝”,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才能让它传承下去。为此,他们做了两件事:保留传统经典和创新编排新剧。

保留传统经典,让“老戏”焕发新活力。传统剧目是晋剧的“根”,剧团始终注重保留和排练经典剧目。他们排练了《打金枝》《算粮大登殿》《明公断》等6本大型传统古装戏,以及《坐宫》等5本折子戏。这些剧目不仅保留了晋剧的传统唱腔(如“梆子腔”的高亢激昂、“皮黄腔”的婉转悠扬)和表演技巧(如“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还根据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对服装、道具、灯光进行了改良。比如,在演出《打金枝》时,他们采用了更鲜艳的戏服、更逼真的道具,灯光也更加柔和,让观众既能感受到传统的韵味,又能享受到现代的视觉体验。


创新编排新剧,让“新戏”贴近群众生活。除了传统剧目,剧团还注重创新,编排了反映新荣区巨大发展变化的“旧戏新唱”节目。比如,他们把新荣区的“乡村振兴”“长城旅游”等主题融入晋剧,编排了《新荣巨变》《长城脚下是我家》等节目,用晋剧的形式讲述当地的故事。这些新剧不仅贴近群众生活,还宣传了新荣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扎根基层,用晋剧连接群众。新荣区实验晋剧团的宗旨是“为群众演出、让群众满意”。他们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却把舞台搬到了群众身边——无论是新荣区的重大节日庆典(如春节、重阳节),还是乡村的庙会、广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每天,他们都会在老干局活动室为老百姓表演,成为了退休干部、职工和群众的“快乐之家”。

2025年10月28日,新荣区举办“文明花开古长城”暨第三届“九九”重阳节文艺汇演戏曲专场演出,新荣区实验晋剧团受邀表演了传统晋剧《打金枝》。演员们身着精致华美的戏服,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各具特色的扮相,一出场便吸引了观众的目光。高亢婉转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身段,将剧中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一些老年戏迷情不自禁地跟着轻声哼唱,连连直呼:“过了把戏瘾!”
继续书写晋剧传承的故事
多年来,新荣区实验晋剧团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不仅在市区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如2017年大同市总工会第九届职工文艺大赛金奖),还成为了新荣区的“文化名片”。2021年,被评为“新荣区优秀文艺团队”,郭向东也被评为“新荣区文化传承先进个人”。


对于未来,剧团的成员们充满信心。郭向东表示:“晋剧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我们会继续扎根基层,用舞台上的唱念做打,让更多的人了解晋剧、喜欢晋剧。我们还要培养更多的年轻演员,让晋剧在我们手中传承下去。”



文化之光,照亮基层。新荣区实验晋剧团的故事,是基层晋剧团传承发展的缩影。他们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高额的报酬,却用对晋剧的热爱和执着,成为了基层文化的“播种者”。演职人员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晋剧不是“博物馆里的艺术”,而是“活在当下的文化”;传承不是“守旧”,而是“创新”——只有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让晋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新荣区实验晋剧团依然活跃在新荣区的各个角落,他们的歌声、笑声、掌声,成为了新荣区最动人的“文化音符”。我们相信,晋剧这朵“文化之花”,会在新荣区的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三晋通APP
晋公网安备14021202000000 号